联系方式
抖音号
公众号
- 24小时服务热线:0411-82537866
- 邮箱:yataifr@163.com
- 地址:大连市中山路588-3号2单元27层
作者:小编 浏览人数: 次更新时间:2025-07-11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高能量密度电池广泛应用的当下,如何有效防止热失控的扩散,已成为电池系统设计中的核心课题。
热失控是指电池内部因短路、过充、机械损伤或高温等因素导致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的过程。一旦发生热失控,不仅会造成单体电池损坏,还可能迅速波及整个电池模组甚至整个电池包,严重时可引发火灾或爆炸。
因此,在电池系统设计中,除了要提升电芯本身的稳定性外,还需通过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方式,抑制热失控的传播路径,从而保障整车安全。
氢氧化镁(Mg(OH)₂)作为一种常见的无机阻燃剂,因其优异的阻燃性能、环保性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系统的防火设计中。
氢氧化镁在受热分解时会吸收大量热量,并释放出水蒸气:
Mg(OH)2→MgO+H2OMg(OH)2→MgO+H2O
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 吸热降温:降低局部温度,延缓热失控蔓延;
· 生成水蒸气:稀释可燃气体浓度,抑制燃烧;
· 形成氧化镁层:覆盖在材料表面,起到隔热和阻隔氧气的作用。
与卤系阻燃剂相比,氢氧化镁在燃烧过程中不会释放有毒气体,符合当前新能源汽车对环保和安全性的双重需求。
电池包连接线是电池模组之间的重要电气连接部件,通常采用铜排或铝排作为导体材料。由于其处于电池模组之间,一旦某一模组发生热失控,该区域极易成为热传导的“桥梁”,加速热失控在整个电池包中的扩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电池制造商开始在连接线周围引入阻燃材料,其中氢氧化镁凭借其出色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成为理想的选择之一。
具体应用方式包括:
· 在连接线外部包裹含有氢氧化镁的复合阻燃层;
· 将氢氧化镁添加至连接线支架或固定件的塑料材料中;
· 在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通道中填充氢氧化镁基防火材料。
为了验证氢氧化镁在电池连接线中是否能有效延缓热失控的扩散,需进行一系列模拟测试。以下是典型的测试流程与评估指标:
· 验证氢氧化镁材料在高温下的热响应特性;
· 评估其对热失控火焰和高温气体的阻隔效果;
· 对比使用与未使用氢氧化镁材料的热扩散速度。
· 加热装置:模拟热失控产生的高温环境;
· 热成像仪:实时监测温度变化;
· 气体检测仪:分析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成分;
·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温度、时间、压力等关键参数。
1. 样品准备:分别制作含氢氧化镁阻燃材料和不含阻燃材料的连接线组件;
2. 初始状态记录:测量并记录样品初始温度、阻抗等物理参数;
3. 热源施加:在模拟热失控条件下对样品一侧施加热量;
4. 观察记录:记录另一侧温度变化的时间曲线;
5. 结果对比:比较两种样品在热传导速率、峰值温度等方面的差异。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氢氧化镁材料的连接线组件,在热失控模拟测试中表现出更优的热阻隔能力:
· 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减缓;
· 峰值温度较对照组低约30%;
· 火焰传播距离缩短;
· 可燃气体浓度显著下降。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氢氧化镁在电池连接线中确实能够发挥有效的防火阻燃作用。
目前已有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其电池系统中引入了氢氧化镁阻燃技术,特别是在高端车型或长续航版本中更为常见。
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快充技术的发展,热管理与防火设计将成为电池系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氢氧化镁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阻燃材料,将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